何小鹏:开过电动车就完全不适应油车

汽车联盟 汽车陪练 2022-07-21 0 新能源汽车
何小鹏:开过电动车就完全不适应油车

近日,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:“绝大部分开过智能电动车的人,再出去开燃油车就不适应了,两者的体验完全不一样”。何小鹏坦称,人生中第一台车是雷克萨斯,自己很喜欢它,“很安静很棒”,但是当电动车时代到来的时候,就跟它sayGoodbye了,后来将这台雷克萨斯卖给的一个朋友,几年前跟这个朋友一块出去吃饭,又去开了一下,觉得已经不适应了。

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,确实有一定的优势,例如开起来比较安静、响应更快、智能化更高,何小鹏通过自己的经历来表达自己的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看法,更何况自己也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的老板,这样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不妥,至少比李斌此前的言论要温和许多。

image.png

在2021NIO Day上,蔚来ET5正式发布,这款新车瞄准的是特斯拉Model3以及传统豪华宝马3系所在的市场。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表示,随着我们对主流高端燃油车的替代,我们希望蔚来应该提升到这个水平,把BBA的格局变成NBA的格局。

Snipaste_2021-12-19_14-48-31.png

在发布会结束后的媒体车主沟通会上,李斌提及蔚来ET5的定价逻辑时称,“完全不理解,怎么现在还有人买油车?油车除了能闻点汽油味,别的还有什么好?”并表示,“有充电焦虑的,基本都是汽油车用户操电动车的心。”李斌这一席话被现场人员录制成视频后发到网上引发激烈的讨论,有网友认为这是在踩踏燃油车车主,虽然现今新能源汽车发展很迅速,但是距离完全取代燃油车仍有一定的距离,尤其是在续航和充电方面。

此后,在一次媒体采访中,李斌公开回应这一争议:其实我的原意是,这两年电动汽车的产品越来越丰富,不同价格段都有很好的产品。另外,基础设施也建得越来越多,不光像蔚来自己这样做充换电站,也包括国家电网、星星充电、特来电等第三方公司,基础设施布的越来越广,很多原来电动车不能去的地方,现在都能去了,我们今年也部署了很多这种目的地充电路线。我觉得今天买电动车跟前几年相比确实可以担心的地方越来越少了。

Snipaste_2021-12-19_14-04-54.png

李斌直言,的确可能因为就截了那一段显得有点雷人,但我还是希望大家买车的时候考虑一下电动汽车,新能源汽车确实有它的很多优势,当然也有一些缺点,这个不可能一件事情只有优点没有缺点,但我觉得像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一下到了20%以上,2020年底的时候才5%,说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新能源车和电动汽车的好处。当然,这个确实是引起了争议,一些话给大家带来了误解,但总体上来讲,我觉得确实现在买电动汽车的理由越来越多了。

image.png

在李斌的言论备受争议的同时,多家新势力公司高管也表达出类似的说法。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在微博上直呼“传统油车回不去了”。在沈晖看来,传统油车和智能纯电汽车,不该是彻底对立的双方,但回不去了就是回不去了。沈晖表示,1、内燃机热效率无法满足低碳社会的发展需求,是油车被取代最重要的原因。于是,电动化成了未来出行自由的最优解。就像汽车取代马车,历史潮流不可逆,汽车已经进入下一个时代。2、油车和电车的本质属性都是代步,不可磨灭。但电车起步时弹射般的迅速响应、无需换挡的丝滑无顿挫、以及更静谧的NVH特性....这都是油车给不了的乐趣。3、更智慧的人车交互、更聪明的场景解决方案…智能纯电汽车正在从移动工具向出行伙伴进化。就像是习惯智能手机的今天,不会愿意再回到彩屏都要加钱的2G时代。沈晖认为,“智能+纯电+汽车”,每个属性你都得给出比油车更好的答案,才能通过历史潮流和用户体验的双重选择,然后取代传统油车的百年辉煌。

Snipaste_2021-12-22_14-56-24.png

对于沈晖的观点,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表示认可。其在微博上表示,电动汽车可称为电动智车。电:比用油便宜很多;动:因为用电,所以加速性能好,操控性能好;智:油车也可智能化,但因为电,系统更简单,做起来更彻底;车:因为电,所以车内安静好多,冬季空调起得也快;大家担心的加电不如加油方便,但这个过程改善很快。

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火?据中汽协预测,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40-360万辆,远超年初预期的240万辆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,原来预期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,目前应调整到550万台,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25%左右;新能源汽车有望突破600万辆,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2%左右,提前3年达成国家此前“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20%”的既定目标。

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元年,而202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分水岭。到2023年,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完全退坡,新能源汽车市场或将迎来一次“洗牌”,拥有核心技术的品牌或许才能走到最后,而发展本就困难或存在感不强的车企或将出现生存危机。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,都必须做好直面更加激烈竞争的准备,不论补贴退坡还是市场竞争加剧,都将倒逼车企产品力的提升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